close

演出者:
指揮/林昱廷 國家國樂團
古箏/王于真
揚琴/廖依專
笛子/張桓誠

曲 目:
《龍鄉狂歡節》合奏            劉文金曲
《春》合奏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盧亮輝曲
《雲裳訴》古箏協奏            周煜國曲
《驪山池影》揚琴協奏        劉寒力曲
《花泣》笛子協奏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張維良曲
《八千里路雲和月》合奏    陳能濟曲
《祈雨》合奏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關迺忠曲


這場音樂會我們社內很多人聽,一方面因為是大團,無論練什麼樂器的人都能聽,另一方面我猜想是票價打了65折,只要195元就可以到國家音樂廳聽一場音樂會。
因為一早就到台北和朋友逛街的關係,我自己去中正紀念堂,雖然沒能和大家一起坐捷運有點可惜,不過提早到和依達學長聊了一下,學長基本上答應了和鋼琴社合作上三門峽暢想曲,希望到時候真的不會出問題(笑)
不久一大群人浩浩蕩蕩的出現,國樂社立刻開始發揮嘴砲的功力,一遇上就嘰嘰喳喳的說個不停,我想這也是我這麼喜歡國樂社的原因之一。
我們的座位是四樓的奇妙包廂們,好像lingo代買的票都會是這種位置,單號和雙號很神奇的遙遙相望,上半場我和昆布在同一區,下半場看到對面有空位就跑去和大家一塊坐了(笑)
這場有三首協奏曲,基本上是讓國樂新星發揮的舞臺,三位表演者都相當年輕,和我們差不多年紀,不過畢竟是科班出身,在樂器的造詣上和我們是天差地遠了,

以下是曲目的感想:

【龍鄉狂歡節】
曲如其名,是首很歡樂很吵的曲目,打擊很重,還有雲鑼和管鐘,雲鑼的聲音很尖,有用兩種不同的棒子打,小而硬的子聽起來會非常尖細;管鐘的聲音感覺和四校聽到時不太一樣,不過lingo表示這才是管鐘該有的聲音。第一次開場演的時候似乎有點亂,最後在安可曲又上了一次,雖然有點吵,不過我還不討厭這種熱烈歡騰的曲子。

【春】
本場演得最好的曲子,當然和曲子本身就好聽也有關係。中間輕快的鳥叫聲非常生動清脆,很有春天的感覺,整首歌表現出一種春意盎然的喜悅和春日出遊的愉快感覺,學姐說,這場有聽到這首就值得了。

【雲裳訴】
古箏協奏曲,似乎古箏真的不太適合配大團,每首協奏聽起來都多少有些奇怪,也許新的協奏曲都編得很現代吧,技巧很多很難卻不見得好聽,而且古箏的聲音真的很容易被大團壓掉,聽過之後實在也記不起這首曲子的特色。

【驪山池影】
揚琴協奏曲,分三個樂章,這首有人在樂章中間鼓掌,那種場面其實還蠻尷尬的(汗)一樣也很奇怪,揚琴是很快很厲害沒錯,但感覺不到曲子要傳達的東西,其中不確定是中音還是低音嗩吶的聲音很奇妙。

【花泣】
笛子協奏曲,算起來笛子的協奏感覺似乎好一點,大概是笛子的聲音足夠和大團匹敵吧,不過lingo說表演者剛開始非常緊張,有些音吹得很奇怪,但再怎麼說,這幾首協奏都還是沒有大團曲好聽啊(茶)

【八千里路雲和月】
我很喜歡這首曲子,旋律明顯,高低起伏,確實有走遍大江南北,八千里路雲和月的壯闊聲勢。一直很喜歡裡面的一段木琴,之前聽的版本有一個木琴的滑音(不太確定是不是叫這名字),但這次演出是用拍板,感覺拍板的聲音比較突兀,因為非常響亮,我不太清楚最初的版本寫的是什麼,但要我選的話,我比較喜歡木琴。

【祈雨】
不愧是關迺忠的作曲,有點豐年祭的影子,這種聯想大概是直覺造成的,一聽就覺得像,這首也演得不錯,用上了豎琴的琶音,我真的是只會注意某些樂器的人(笑)

【安可曲】
1. 駿馬奔馳:顧冠仁的春天組曲之一,正好最近大家都在聽組曲裡的水鄉綠野,所以對這首也有點印象,我是一聽覺得有些耳熟,卻想不起來是什麼,這首歌基本上就是一路歡快到底。

2. 小城故事:把三位協奏曲的演出者都找來一起演的一首,老實說還蠻詭異的,畢竟古箏的聲音不夠,想要突顯整個樂句就變得很小聲,不過因為旋律耳熟能詳,大亂鬥的效果還不差。

3. 龍鄉狂歡節:就是再演了一次這首,還是一樣歡樂喧鬧。


總結:
整體來說我還蠻喜歡這場音樂會的,我是個看到大團都會目不轉睛的盯著我比較熟的幾個聲部看的人,發現國家國樂團有六把cello、三把double bass,真是強大的低音組啊~
打擊方面,我真的好喜歡定音鼓,那厚實的輪音很能帶動全團的氣氛,有機會一定要練練看!
而且打擊真的很忙啊~有人還要一邊敲梆子一邊走過去敲大鑼(笑)
最後大家填了問卷換CD盒,雅惠學姐說她一點也不想要:p
總之一群人又一路聊天回到石牌解散,和國樂社一起去聽音樂會真的是件很開心的事呢(笑)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ivy22703896 的頭像
    ivy22703896

    孤芳

    ivy2270389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